当前位置:

慈利三中:脚量四十里 书院学党史 红歌颂党恩

来源:慈利站 作者:慈利三中 李燕 编辑:毕虹琳 2021-04-23 14:09:43
—分享—

IMG_0367_副本.jpg

澧水河畔,红旗招展,歌声嘹亮。一支浩浩荡荡的“学生军”,用行动和热情,表达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IMG_0457_副本.jpg

他们是来自慈利县第三中学高二年级的600多名学子。4月22日,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徒步四十华里,来到张家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慈利县阳和土家族乡渔浦书院,开展“学党史暨师生红色拓展训练活动”。用脚步丈量生命精彩,用心灵感悟红军精神,用意志谱写青春辉煌,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早上八点钟,高二年级全体师生在足球场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出征仪式,师生们便迎着初升的朝阳,迈着坚实的步伐,擎着鲜艳的旗帜出发了。

IMG_0384_副本.jpg

一路上,同学们精神抖擞、步伐整齐、红歌嘹亮。澧水河畔很快便汇成了欢乐的海洋。

IMG_0473_副本.jpg

经过三个多小时“身与心的双重洗礼”,尽管大家脸上挂满汗水、有的同学脚还磨出了血泡,但师生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走到了终点。

348bcf208214d81a4474a9ffea4da85_副本.jpg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这次寻访红色足迹徒步拉练活动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红军将士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这种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将激励和指引着我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上不畏艰难困苦,为崇高的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

渔浦书院内,苍翠的松柏、古老的木屋、斑驳的石板路……似乎都在诉说这里昔日的兴盛与历史的厚重。

“书院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这里曾经人才济济,桃李遍地,中国共产党无线通信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张沈川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IMG_0689_副本.jpg

站在书院门前的石阶上,红色故事讲解员向大家介绍书院曾经辉煌的历史及慈利县本土英雄张沈川隐蔽战线的传奇故事。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组建中央特科秘密无线电通讯、利用特殊身份坚持特殊斗争到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讲解员讲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同学们得如痴如醉、热泪涟涟。

IMG_0706.jpg

“在寻根守魂、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我希望你们学史明理,启迪人生智慧,做知书达理的有识青年 ;我希望你们学史增信,补足精神之钙,做信仰坚定的有志青年;希望你们学史崇德,锤炼道德修为,做文雅有礼的有德青年;希望你们学史力行,激扬拼搏斗志,做行当笃实的有为青年。”学校分管高二年级副校长殷殷期盼道。

IMG_0663_副本.jpg

唱红歌 颂党恩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随着熟悉的旋律响起,各班级依次上台,用一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来歌颂伟大的党、歌颂伟大的祖国、歌颂伟大的人民、歌颂家乡的美。

f19933cd4935016a6ec7dc04b4fd517_副本.jpg

“唱响红歌,感受红色情怀,感受时代变迁,更加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热情。”“红色歌曲有一种力量,给人一种人生的激励;红色歌曲是一种传承,给予我们奋斗的精神。”同学们纷纷感慨道。

IMG_0805_副本.jpg

这是一次艰苦之旅、感恩之旅,更是一次光荣之旅、信念之旅。仰望星空,只有牢记历史,坚定信仰跟党走,才能不负时代的期盼;脚踏实地,只有铭记党恩,勤奋刻苦誓报国,才能不负未来的重托。(通讯员 李燕)

来源:慈利站

作者:慈利三中 李燕

编辑:毕虹琳

阅读下一篇

返回慈利新闻网首页